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通知》(教民厅函〔2024〕4 号)和《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关于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通知》(闽教统〔2024〕6号)要求,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于2024—2025学年秋学期首次开设通修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编号:U10305800014)。该课程面向厦门大学所有人文科学新生,旨在充分发挥《概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铸牢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董建辉担任负责人,9月23日正式开讲。在首堂课中,董建辉教授介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和作用,并按课纲的要求向学生详细讲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理论渊源,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关系。
此次课程的开设,标志着厦门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为青年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实践指导。通过深入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课程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根据课程安排,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教授、林枫教授、水海刚教授等10多位资深教师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徐雅芬教授联合组成强大的阵容,共同为学生们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