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论坛

覃代伦:“锦”说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织锦文化艺术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4日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13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在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拉开帷幕。此次讲座由国家民委直属中国民族博物馆非遗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覃代伦老师主讲,他以《“锦”说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织锦文化艺术》为题,为在场的同学们奉献了一场有关我国织锦艺术的文化盛宴。本次讲座由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董建辉主持。



一、中华织锦之遗传基因

覃老师以深厚的历史功底为基础,从“锦”字的释义切入,引领同学们穿越千年,探寻中华织锦的遗传基因。他在讲座中引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指出:“锦”同帛,金声,原意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通过梳理古籍,覃老师巧妙地揭示了中国织锦历史发展的源远流长。


二、中华织锦之文学基因

在文学基因方面,覃老师以“锦衣夜行”“季伦锦障”等史载成语为线索,讲述了项羽、石崇等历史名人的锦衣故事。通过杜甫、李商隐、李清照、苏东坡等文学巨匠的相关诗词,解析中华民族织锦艺术中的文学基因,使同学们在文学之美中领略到织锦文化的精髓。


三、中华织锦之历史地理基因

覃老师着重介绍了中华民族历史地理基因中出现的18种民族织锦,如云锦、蜀锦、宋锦、壮锦、西兰卡普、苗锦、瑶锦、傣锦、黎锦、布依锦、侗锦、景颇锦、阿昌锦、佤锦、毛南锦、艾德莱斯绸,呈现了中华织锦在我国的广泛分布。结合产地,他指出大部分织锦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突显了织锦的地理基因。


四、中华织锦之人文基因

在人文基因方面,覃老师通过黄帝元妃嫘祖、吐蕃人禄东赞、元人黄道婆、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等锦绣达人的视角,揭示了“萋菲成贝锦、悲欢锦人秀”的人文基因,展现了中华织锦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中华织锦之美学基因

最后,覃老师以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土家锦和苗锦五大织锦的文创之美为结尾,彰显了“锦行新时代、时尚新生活”的当代美学思想,为织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董建辉老师对覃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这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中华织锦的多元性,也让同学们对“锦绣中华”“锦绣河山”等词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有了更具象的认识,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